全臺首邑縣城隍廟
國內-台南(府城),  大小廟宇,  府城聯境,  阿丹的踅廟足跡

全臺首邑縣城隍廟 -有冤申、無事回,莫待吾夜巡

「有何冤情,吾聽祢訴」身為陰間衙門的城隍廟,城隍老爺正主持著公道,平衡陰陽兩地尚未結案的案件。城隍,是神界的官職名,其祭祀最早可追朔到周朝;「城」為城牆、「隍」為護城河,有城便有城隍,府城也不例外。府城的城隍廟最早建於明永曆二十三年(1669),在當時東安坊郡署的右側,又稱承天府城隍廟

一縣就該有縣城隍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臺灣併入滿清版圖後,設一府三縣,承天府改為臺灣府,城隍廟也因此改稱為臺灣府城隍廟。以舊台南市來看,臺南市除了臺灣府,也含有臺灣縣,以及一小部分的鳳山縣,可是府有府城隍,縣卻沒有城隍坐鎮,因此在清康熙五十年(1711)時臺灣知縣張宏便以第一任知縣沈朝聘的樣貌來雕塑一尊金面城隍爺,並將縣城隍廟建於當時縣署的附近(今西華堂位址),且因為臺南是臺灣第一個發展的城市,所以稱為「全臺首邑」,附「臺澎城隍爺」官印。(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鳳山縣已設草寮祭祀鳳山縣城隍;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諸羅縣知縣周鍾瑄亦興建諸羅縣城隍廟。)

鎮殿城隍

幾經遷移的縣城隍廟

通常,城隍廟與府署、縣署都不會離太遠。以府城為例,府署旁就是府城隍廟,縣署旁也是縣城隍廟。起先縣署是位於今西華街中華日報報社附近,縣城隍廟則位於今西華堂。清乾隆元、二年(1737),附近設城守營、鎮標右營,操演聲響太吵,加上七名知縣都殁於任中,因而被認為不祥,1於是在清乾隆五年時,移縣署至赤崁樓右方,清乾隆十六年時再由知縣魯鼎梅將縣署移到原成功國小處,2縣城隍廟當然也同時移至其側面的不遠處。

縣城隍廟當時座落的位置為今天的仁愛之家成功養護中心,清嘉慶十二年時(1807)知縣薛志亮修建左右廊道,擴大了城隍廟的規模;清光緒十三年(1887)城內外分六段保甲警備,北段的保甲局即設在縣城隍廟。但好景不常,日據時代縣城隍廟遭日軍進駐改為陸軍衛戍醫院宿舍,後日方欲歸還,但主事者懼日軍淫威,不敢前往,因此被台南慈惠院接用。民國三十七年(1948)慈惠院另立案成台南私立救濟院,並建養護中心迄今。縣城隍廟呢,則是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9月用140元購買今址上的民房改建成廟宇,民國五十七年又增建地藏王殿,奉祀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清水祖師、歷代主持先賢神位。最近有聽說縣城隍廟廟方有意遷回原址。

八爺 七爺
柳爺 甘爺
昔日的城隍祭祀

最早的城隍祭祀是屬於天子的權力,人民是不能參拜的。明洪武元年(1368)頒壇制於天下,如至社、稷、山川、風、雲、雷、電、城隍等壇致祭。清順治皇帝初期便定每年春秋二祭需去城郊祭壇祭祀,那時是以各個神牌來祭祀,祭祀完畢後,神牌便收回廟內(此時山川、風、雲、雷、電、城隍共為一壇;社、稷,業已於明洪武十一年合壇)。3從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的《台灣縣志》「今壇在永康里,神牌藏於城隍廟」可知,當時就有這些神牌了。當時,城隍的祭祀是與社、稷、山川等同祀於壇,「城隍廟,祀城隍也。有廟無專祭,合祭於山川壇。」壇由當時的臺廈道陳濱所建。社、稷二牌祭祀時會置於在社稷壇上,風雲雷雨、山川、城隍三神牌會於山川壇上,平時這些神牌「藏於城隍廟」,祭祀之日才會設於壇。全臺首邑縣城隍廟目前仍保留昔時的這五塊神牌。

五神牌
感謝全臺首邑縣城隍廟提供
縣城隍廟到了,請進

一到縣城隍廟,門楣上的「爾來了麼」依舊充滿警世意味,入殿後,身後那兩旁刻著「陽律欺瞞能倖免,陰司清算總難逃」的大算盤已開始算起你的功過。縣城隍又稱「顯佑伯」,下轄二十四司,前有范、謝、甘、柳將軍,旁配祀城隍夫人、臨水夫人、註生娘娘等神,在全臺首邑縣城隍廟較為特別的是有配祀童子爺以及鎮魘大神。童子爺相傳是玉皇上帝派來協助縣城隍爺的金童玉女,而祂們在縣城隍廟又以孩童守護神聞名,所收的義子義女可說是數不勝數,更有自己的官印、符令、香火袋,其神袍口袋也常裝滿信徒要給祂們買糖果餅乾吃的零用錢,可說是極受歡迎。農曆的二月十二日童子爺聖誕,廟方除了祝壽外,更有造橋過限、犒賞兵將等科儀。

童子爺 鎮魘大神

鎮魘大神,俗稱鬼王,陪祀神,約莫七、八年前晉升作為縣城隍夜巡的先鋒。每年鬼門關後的一個禮拜,縣城隍會舉行夜巡,屆時大轎、大駕、家將、小法團、五鬼、黑旗都會出動,目的是將逾假未歸的好兄弟們帶回,若真遇到冥頑不聽的陰魂,那縣城隍也沒在客氣,直接油鍋伺候,但多半在夜巡中看到的煮油主要是在路祭時用於逐穢。另,每三年(之前為每一年)在夜巡之前會有一次三天的放告,讓有冤的陰魂可來申冤,求城隍爺幫忙做主。至於為什麼是每三年呢?廟方說是城隍爺交代的,只是我不禁在想,是不是三年為一任呢?

「凡府、州、縣官入境,必致祭於神,然後到任」,到任「前期一日,宿城隍廟…乃坐堂上,受屬吏書役參叩,即趨候各上司。涓日謁聖,然後放告。」6

文 / 阿丹 (一步就出走版主)

參考資料:

1 洪敏麟: 《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臺中: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5)。

2 縣署於日治時期被拆除,而遺址上方的成功國小如今也因要設立赤崁文化園區而拆除。

3 不著作者:《台灣縣志》。

4 不著作者:《重修台灣縣志》。

5 《鳳山縣志》裡也有一模一樣的文字記載。《台灣縣志》比起《鳳山縣志》、《諸羅縣志》都還要晚完成。《諸羅縣志》於清康熙五十六年完成,由諸羅縣知縣周鍾瑄負責主修,陳夢林李欽文編纂;《鳳山縣志》約在清康熙五十七年年底、五十八年年初開始編纂,同年六月完稿,隔年刊行,由知縣李丕煜主修,實際編纂者為陳文達李欽文陳慧;《台灣縣志》約在康熙五十八年冬開始編纂,隔年孟夏完稿,由臺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兼攝臺灣縣事的王禮主修,實際編纂者為陳文達林中桂李欽文張士箱。可以看到陳文達李欽文為多次參與編撰者,而《台灣縣志》與《鳳山縣志》編撰時間又很近,所以容易會有重複內容出現,如本文講到的壇祭。

同註3

 

§ 全臺首邑縣城隍廟資訊:

地址:704台南市北區成功路238巷52號
電話: (06) 223-6020
粉絲專頁:點我

schmp

 

4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