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滬華山殿
國內-高雄(打狗),  大小廟宇,  阿丹的踅廟足跡

竹滬華山殿- 寧靖王的廟在路竹

台南的五妃廟是紀念明朝最後一位王爺,寧靖王朱術桂(1617年10月24日-1683年7月20日)的五位妃子隨其殉國之烈墓。後代人民感念五位妃子忠烈之心,便於墓前立廟;幾日後,寧靖王亦自縊殉國,其牌位奉祀在原府邸,現今大天后宮後殿 1。但五妃有建廟,何以寧靖王沒有呢?其實也不是沒有,只是不在府城。奉祀寧靖王的廟為竹滬華山殿,在高雄市路竹區,建廟時間不詳,約康熙到乾隆年間,配祀有(寧靖王)王妃羅氏的牌位以及五妃的神像。(閱讀 五妃廟

五妃

寧靖王一生顛沛流離,最後投靠了鄭成功(但這時是在金門、廈門),要到了1663年才被鄭經奉請來台,來台後的宅邸為現今的大天后宮。當時,寧靖王朱術桂所擁有的田地是在竹滬一帶,而在他自殺殉國之時,將所有的田契都銷毀,將土地遺留給莊民與佃戶。因此當地居民感念寧靖王之氣節與恩德,於是興造百座疑塚來掩護真塚以避免清軍破壞。在臺灣清治時期之初,莊民僅敢暗中祭祀寧靖王,直到康熙年間的鳳山縣知縣宋永清公然親訪寧靖王墓並弔之以詩,才轉而公開祭祀寧靖王並有建廟之議。

竹滬華山殿

寧靖王的墓位於現今高雄市湖內區湖內里境內,於1937年被發現時已為空棺,但村民仍於墓地四周建了一座四方形水泥土壘,以為標幟。戰後,由竹滬、湖內兩村民籌資重建,將此地的一百多座偽墓合建成一大墓。現今看到的墓園則是在1977年由高雄縣政府所修建,並於1988年指定為第三級古蹟。

2011年的「回府視事進香」可說是令人感動到起雞皮疙瘩的進香活動了。華山殿廟方人員表示受到寧靖王託夢,告知他們想回到昔日生活過的地方看看,因而有了這場活動。該年10月15日,寧靖王神像由鄭成功祖廟的延平郡王神像帶領下,先後造訪五妃廟、鄭成功祖廟等與寧靖王頗有淵源的臺南廟宇,最後在曾為寧靖王府的大天后宮舉辦三獻禮。睽違了328年,寧靖王終於有機會再回自己當初的宅邸看看了。

寧靖王

1 曾有學者推論其實在寧靖王入住宅邸時應該早就有天妃宮了(當時媽祖尚未晉升天后;康熙二十三年才獲「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敕號)。乾隆年間臺灣府知府蔣元樞的〈重修臺郡天后宮圖說〉中說道「查郡城西定坊之天后宮,未入版圖以前即已建造(康熙二十三年清朝將臺灣納入版圖),郡垣廟宇,此為最久」。但更早一點,康熙年間的臺灣首任諸羅縣令季麟光(於康熙二十三年11月抵台)所著《蓉洲文稿》〈募修天妃宮疏〉卻云:「東寧天妃宮者,經始于寧靖王之舍宅,而觀成于吳總戎之鳩工也。」寧靖王約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間捨宅給住持僧聖知,同年八月施琅抵台,不久才依媽祖平台有功之名義將寧靖王府邸改為天后宮。但媽祖是於康熙二十三年才獲頒天后名號,季麟光於康熙二十三年11月才抵台,抵台後所著《蓉洲文稿》與《蓉洲詩稿》中卻還是稱媽祖為天妃,這讓我們理出了幾種可能。

1) 媽祖獲得天后聖號若於康熙二十三年,那可能的時間會落在同年十一或十二月,但前提是季麟光的《蓉洲詩稿》與《蓉洲文稿》中有關天妃之記載需早於媽祖獲頒天后聖號前,這樣短短的時間有可能嗎?

2) 媽祖獲頒天后聖號可能不是在康熙二十三年;時間需往後移一些。

3) 承第2點,那是不是在改為天后宮前,寧靖王宅邸在交給住持僧聖知後,是為天妃宮之名?

4) 亦或在台人民早已在施琅入台前就有奉祀媽祖了,只是在寧靖王捨宅後交與住持僧聖知後,將媽祖移祀至其宅邸。康熙後期,吳桭臣的《閩遊偶記》便有記載:「媽祖廟(及天妃也,在寧南坊。有住持僧字僧知者,廣東人,自幼居台,頗好文墨。嘗與寧靖王交情最厚,王殉難時,許以居改廟,及此也。天妃廟甚多,惟此為盛。」

由於這邊不是在探討大天后宮始末,故不再深入追述,有興趣的可先去維基看看論點,再找第一手資料來讀。筆者目前傾向大天后宮是於寧靖王捨邸後才改建。

這又牽扯到另一件尚無定案的事件:寧靖王自殺地點。幾乎所有資料都導向是在現今大天后宮聖父母廳的橫樑上,故其死後牌位置回原居住處。另有學者依日本的《華夷變態》風說書(記載當年前往日本長崎貿易的臺南東寧國商人口述歷史)裡面所述指出寧靖王的自殺地點是在現今祀典武廟(大關帝廟)。至於哪一個說法比較可信,大家自行選擇囉。

 

竹滬華山殿資訊:

地址:高雄市路竹區竹滬里華山路7號

 

One Commen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