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孤棚,慰孤魂 -安平港仔尾靈濟殿 孤棚祭
舊曆七月,臺灣各地均盛大祭祀以普度孤魂。若提到孤棚,許多人第一時間多會聯想到由各團隊齊心合力攀爬塗滿牛油的木柱,使盡渾身解數以求奪旗取勝的宜蘭頭城及屏東恆春的搶孤。
而安平港仔尾靈濟殿在每年舊曆七月初九普度時於廟前所舉行的孤棚祭,則不同於前述二者搶孤攀爬的熱鬧喧騰,只作祭祀之用,充滿嚴肅的氣氛。而這孤棚祭的緣由,則要從百餘年前說起。
一時失手誤傷命 孤棚還願逾百年
清咸豐年間,當時貨物均自安平經五條港輸運至府城的商行,搬運工們為了工作機會,常在各港口碼頭競爭。
當時有一港仔尾人陳柱於安平舊運河渡船口擔任工頭,其所屬團體與府城老古石(今兌悅門信義街附近)的團體因搬運利益發生鬥毆,陳柱在爭鬥中失手將對方工人打死,遭清廷當場逮捕。按當時律法殺人者需償命,港仔尾居民為拯救陳柱,除了利用各種管道請託,亦聚集在靈濟殿商討計畫、祈求神明幫助,並發願此事若能順利解決將謝神還願。數月後,陳柱意外獲釋,港仔尾居民無不欣喜若狂,感恩神威顯赫。
然而有形之事雖已了,但無形糾葛仍未清,原來對方在將亡之際憤恨難平,詛咒港仔尾地區嬰孩早夭、香火斷絕,造成港仔尾地方不甚平靜。而後港仔尾居民透過靈濟殿神明與老大公伯協調後,遂定於每年舊曆七月初九日於廟前豎孤棚,盛大祭祀以求平靜,至今已逾百年,未曾間斷。
孤棚豎立於安平運河畔,由五支高大木柱支撐,上面以木板搭成平台,平台上有一香案,案前有一條白布向下延伸至運河水中,兩側點上清香,是讓水中孤魂滯魄上岸的魂路。而上到孤棚的白布,有一說法是讓較有本領的老大公上到孤棚去享用祭品。
而孤棚上除了香案以外,還有眾信徒所準備的篙串,篙串係將竹篙的一端剖開成4片,固定於竹籃上,上面再綁滿供品,在祭典開始前會綁在孤棚上。而孤棚四個角落的柱子上會掛上豬公,以表示對於老大公的敬意。
在普度儀式上,由德和道壇及人和街道壇輪流擔任,儀式大致相同,流程包含請神、請孤、巡筵、開普、登座說法化食及送孤化紙。
而靈濟殿的普度往往都要到晚上十一點(隔日子時)才能收普,故常見道長在登座說法化食的儀式有時會以分段方式延長時間。在儀式告一段落後,道長會請各執事委員至川頭案前擲筊,詢問老大公本次普度是否圓滿,在擲到聖筊後,方進行送孤化紙的儀式。所有儀式完成後,也才代表該年度的普度圓滿完成。
【普度公燈】
在普度場的川頭上方,會懸掛十二盞的普度公燈,在傍晚時分,燃油點燈,象徵為老大公們引路照明。
【𥴊仔普度碗】
在安平廟宇普度的普度場中,除了一般常見的紅色塑膠臉盆以外,還有以𥴊仔盛裝祭品的供桌,不同於塑膠普度碗內的餅乾、罐頭及乾糧,以熟食飯菜為主,但隨著生活方式改變,𥴊仔普度碗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空心菜】
普度必備有空心菜,孤棚四角也有以空心菜做成的篙串,空心菜意味著普度完後”無心留客”,希望好兄弟們吃完就走,另有說法是因好兄弟們爭食,較弱勢搶不到的好兄弟們只能以空心菜果腹。而空心菜在鄉下隨手可種,是普遍的青菜。
【龍眼】
在普度供品中,可以看到龍眼。老一輩有個溫馨的說法,因為普度的時間太過短暫,好兄弟們可以將龍眼殼變成籃子,龍眼梗化為扁擔,將未及食完的供品外帶。
【香腸豬】
一般普度時,常見以豬公祭祀。而在安平地區的普度,除了豬公外,也可見到香腸豬,係將香腸排成豬公的模樣,作為獻祭之用。香腸豬與豬公一樣由眾人合資獻祭,但相對豬公於祭祀後依出資多寡決定分食部位及份量的商議費時,香腸豬在祭祀結束後即可依出資多寡分配份量,甚為方便。
【普陀山之大士爺】
安平的廟宇在普度後要將紙糊普陀山火化之前,會將端坐上頭的大士爺交換,將新的大士爺請回廟內,而舊的大士爺隨普陀山火化而去。
圖、文 / 李宜陽(安平人,都市計劃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