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銀座
國內-高雄(打狗),  地方故事,  鯤腹腳史蹟

高雄銀座 -高雄第一家百貨商場

來過高雄鹽埕的朋友們,對這裡最有印象的應該是小吃吧!今天我們聚焦在五福四路跟七賢三路所成的街角,香噴噴的火雞肉飯、永遠都在排隊的鴨肉珍、去油解膩的在地飲料店香茗茶行,享用完餐點還能去附近的高雄港或駁二特區走走逛逛,但揪都媽爹啊!抬頭看看你吃東西的地方,是否還看得到以前街屋的樣貌呢!

鹽埕

這裡曾是名為「新樂園」的娛樂場,1929年由宮川與高木等人設立,有16戶博覽會式的賣店以及具電器裝置的「木馬館」(臺灣日日新報,1929.05.18),對面還有高雄劇場(高雄館/亞洲戲院,今為7-11鑫漢王門市),原所有權人為臺灣商工銀行。「新樂園」後來由高雄商工會租地新建,卻因收支失衡而遷移他處。

1935年,由成立於堀江町的「高雄店舖住宅信用利用組合」將地購下,投資32萬圓計畫建設三十六戶店舖加三十二戶賣店的店舖街;1936年8月24日店舖街落成,命名為「高雄銀座」,並於隔年開幕,主要販售高雄港船員從異地帶回來的舶來品。他是高雄市第一座大型百貨商場,比高雄第一家百貨公司「吉井百貨」還要早四年!

高雄銀座

原建築分為外廊34戶的賣店及內廓22戶兩部分,共56戶構成一座方形的大型店舖街(由五福四路、七賢三路、新樂街、新興街所構成的區域),整體風格屬藝術裝飾式樣(art deco)。除了南、北側入口是四層樓之外,其餘部分皆為三層樓;原建築除了東南角及南面至今尚存,其餘部分雖格局及開窗不變,但立面皆已遭重新拉皮改建,不復往日氣派及統一的面貌,其中以西面改建的最為嚴重。

鹽埕

從現存的南側入口可以看見,立面四樓女兒牆有圓形構成的花邊飾帶,側面還開有圓拱窗(今已封死),三樓兩側的女兒牆作了階狀退縮的「耳」(已被改建剩一邊),二樓至三樓間則作大量突出三角柱構成曲折裝飾帶(zig-zag),一樓入口處則作兩層平圓拱(segmental arch);而位在新樂街的北側入口及相鄰的新高咖啡館(カフヱー新高),則隨著新樂街郵局(原鹽埕郵便局)遷移而一併拆除了,現今僅存一支拱門的西洋柱。

高雄銀座

高雄銀座

四周轉角處(今僅存火雞肉飯)立面山牆也有作階狀退縮,火雞肉飯店址原為「銀座食堂」,據1943年的刊登廣告可知當年一樓作為喫茶店、二樓為食堂、三樓為宴會席;其餘三個轉角雖格局不變,但也都同樣經過拉皮了。建築東、西側的入口處三樓女兒牆原先亦作有階狀退縮的裝飾,東側入口已遭創立於1955年的金孔雀布莊改建;西側的入口(今新興街60號)及周邊則幾乎已經整面重建。

銀座食堂 鹽埕

二戰期間,內廓賣店遭到全數炸毀,外廓店舖亦嚴重受損,營運狀況幾近停業。戰後,商家們共同組成商會,將炸毀的內廓改建為「半樓仔」的日式建築,一樓作為店面,上方則作為起居使用,並順應重建的局勢更名為「國際商場」。1962年,店舖居民派代表至日本銀座參訪考察,回臺後參照東京銀座的樓房,將內廓原址改建為現今所見樓高五層的拱廊街商場;1963年6月15日,改建落成的國際商場隆重開幕,並由議長陳銀櫃剪綵(高雄舊堀江商場就是陳銀櫃於1954年興建的)。

鹽埕

1980、90年代,新型態的百貨公司雨後春筍般出現,高雄市區的都市重心漸趨東拓,鹽埕區昔日榮景不再,種種原因使得國際商場的營運每況愈下,目前只剩部分店家仍在營業。近年來有幸駁二藝術特區的帶動,人潮逐漸回流鹽埕,國際商場內也多了富具特色的新店家,如2020年開幕於昔日「新萬全旗袍店」址的「銀座聚場House of Takao Ginza」,保留當年旗袍店的歷史風貌,作為咖啡廳及旅宿空間營業。下回有來鹽埕的話,不妨抬頭看看這些仍存於高雄街頭的街屋文化吧!

鹽埕

文、圖  / 張鎧臣(鯤腹腳史蹟負責人)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