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兵營保和宮
國內-台南(府城),  大小廟宇,  府城聯境,  阿丹的踅廟足跡

馬兵營保和宮- 獨特的池王系統

馬兵營的池王爺信仰源於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部將馬信、施倫陵、張耀憲將軍率領騎兵屯紮於此,並於此地挖井以供兵馬飲用,是為馬兵營井(位於今台南司法博物館(原台南地方法院)的中庭),又因當時瘴癘四起,害怕病菌和敵軍在井裡下毒,於是在井的附近塔建草寮供奉隨軍來台的池王爺,名曰池王壇,分靈自山西毓翠峰泉盈殿。而馬兵營這個地方也有一條主要道路,叫做馬兵營街,東西向,約莫在今日台南司法博物館及其後側司法宿舍一帶;由於道路並非筆直,早已被日本人截彎取直,今日已不見其原貌了。

馬兵營井

池王—荊雲騰

這裡的池王系統不同於南鯤鯓的王爺系統。池王爺本名為荊雲騰。元泰定帝二年(西元1324年)率義勇山軍入毓翠峰。傳說毓翠峰口之鞍曜溪橋久無人居,成為精怪聚集之地,故當時常有溪精橋怪危及人們安全之說,荊雲騰於是收伏鞍曜溪橋二精怪,命其信徒立二精怪為二將,設曲揚將團和正罡將團,爾後的馬兵營藍翎古部進靈堂(供奉大太保)則隸屬於曲揚將團之下,而正罡將團則由陳巍陞所領導。荊雲騰以毓翠古峰,作為抗元之基地,並組織和訓練山軍,並在泉盈殿下設立礁轆宮、林麓宮、鼎濟宮、龍湖公、武瑯工和眉峰宮等七宮,其設七宮之目的在於安頓山軍之人員並依其專長及習性分別加以訓練成為箇中好手。元泰定帝五年秋六月十八日荊雲騰羽化成仙,山軍祀之。台灣的開基保和宮為明末馬兵營所祀奉之神明,可說是池府千歲的唯一官立廟宇,亦是供奉池府千歲的其一開基廟宇。1

馬兵營保和宮

明永曆十八年(西元1664年),馬兵營池王壇供奉二太保;永曆廿一年(西元1667年),供奉大太保,是從分靈祖廟山西毓翠峰泉盈殿的泉州小盈嶺泉威殿迎請回台南的。大太保名為穆倫,二太保名為徐青,宋朝人,兩人為義結金蘭的異姓兄弟。一天,穆倫在毓翠峰鞍曜溪橋駐守時,不幸被金國人射中暗箭,跌落溪谷,徐青穆倫久未返營便出外找尋,不料卻遭埋伏,未免被俘,自縊於橋上。隔日,同袍欲找尋未歸二人,卻見敵軍陣仗之大,也不敢出營尋找。二人屍首就這樣曝曬在外,魂魄徘徊於橋上,直到荊雲騰率領山軍至此,得聞其英勇忠義,且部將亦看見二人穿著宋軍軍裝之像,焚香祝禱,請資證明是否為兩人魂魄。果真一陣強風吹至,如此共試五回,屢試不爽。2

大太保

大太保

二太保

二太保

保和宮的易位之旅

清道光廿年(西元1840年)馬兵營池王壇易名為「馬兵營王公大人廟」;清咸豐二年(西元1851年)七月才改名為「馬兵營保和宮」。根據《臺南市寺廟臺帳》保和宮的位置為南門町二丁目49番地,而根據《臺灣地名辭書》第二十一卷,保和宮位置是為南門町二丁目50番地,又根據《台南府城廟宇歷史探源:檨仔林朝興宮 / 保和宮》一書指出,保和宮位置是在南門町二丁目48番地;這幾筆資料雖有落差,但位置都是在今忠義路一段的東側,只是確切位置就不得而知了。

馬兵營保和宮
台南市地籍圖(1970s)

日治時期日本人以道路規劃為由,令保和宮遷移,但由於當時經濟窘迫,並無經費能支付相關費用,所以便移至管理人葉媽意的住家供奉(綠町),而後信徒在南門町二丁目43番地處建廟,但在民國三十四年的二戰中遭盟軍炸毀,所幸神像無事(但也有一說是移到葉媽意家裡供奉後,之後就是移祀朝興宮了),總之這段歷史極為複雜,而43番地現為檨仔林阿全碗粿。民國三十五年時(西元1946年),保和宮與重建中的檨仔林朝興宮合併,成了今日的朝興宮保和宮。

保和宮遷移圖
此圖為約略位置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 不不不,這裡還奉祀後圍仔的佛祖呢!下回再見囉~

文 / 阿丹(一步就出走版主)

1, 2 張玉燕,台南府城廟宇歷史探源:檨仔林朝興宮 / 保和宮》。新北市:巨流。

 

§ 馬兵營保和宮資訊:

地址: 700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3巷12號
電話: (06) 223-3732
粉絲專頁:點我
M

 

One Commen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