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土地公廟
國內-台南(府城),  大小廟宇,  府城聯境,  阿丹的踅廟足跡

頂土地公廟 -神鎮百足首 發達做大官

俗話說「田頭田尾土地公」,在台南府城的崇安街上則是「路頭路尾土地公」;路頭指的是鎮轅境土地公廟,路尾則是總祿境土地公廟,這兩間廟剛好一北一南,北邊稱「頂」,南邊稱「下」(如頂太子沙淘宮和下太子昆沙宮),因此鎮轅境又稱頂土地公廟,總祿境則稱下土地公廟。

長得像蜈蚣的總爺街

崇安街為昔日的總爺街,又稱總阿街,可通總鎮署,相傳昔日總兵大人的住處就在這條街上。總爺街與街上的房子是以「工」字形來設計,以便防禦盜賊的入侵。從南邊往北邊看,這條總爺街兩側有無數分支,宛如好多隻腳;來到街頭的頂土地公廟後,街道便朝廟的兩側分出而去,就像觸角一般,因此這裡又稱蜈蚣穴,據說這裡曾住了許多富有人家呢。

總爺街

頂土地公廟的沿革

關於頂土地公廟的創建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為清乾隆五年(1740)總兵何勉在總鎮署周邊建土城(大營盤成)時所建,另一則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和總祿境同時興建。頂土地公廟較靠近昔日的總鎮署(約於今台南轉運站處),而根據重修臺灣縣志,昔日在府城文武衙門的左邊都建有土地祠,其中在鎮北坊者有六間,總爺街(今崇安街)上的土地祠就是其中一間。鎮轅境為日治時期改的廟名,在這之前可能是名為總鎮署東轅門土地祠,而府城人至今仍以親切好唸的頂土地公來稱呼。

頂土地公廟

頂土地公廟有前殿及後殿,後殿是於民國九十五年才增設,但不管前、後殿,均主祀福德正神,陪祀大聖爺及臨水夫人,另有文、武判的神將在後殿。可以仔細看看後殿的三尊鎮殿土地公,祂們的眼神分別是看上、看下,及平視,代表著看管上中下三界。廟內尚有清乾隆五十三年總鎮署職員李得春敬獻的「顯靈保固」匾,道光年十二年的石爐、道光年間王得祿敬獻的「保我黎民」匾。

頂土地公廟

頂土地公的激將法

說到王得祿,這位清朝時官位最高的臺籍官員(生前為官至浙江提督,加太子太保銜。死後追封伯爵,並加太子太師銜)竟也跟頂土地公廟有關!坊間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

王得祿的曾祖父王奇生時任浙江總兵銜,因調往台灣平朱一貴之亂緣故,遷移至當時台灣府(現今台南)的總爺街,而王得祿當時每天在總爺街的土地公廟無所事事。當時候,附近居民晚上時而見到土地公廟的供桌有一隻白虎,但當趨前一看時,便見王得祿睡在供桌下;因此有人認為王得祿是白虎星下降,而白虎星在傳說中是屬於武功高強的命輿星座,必有不凡的事蹟。

相傳有一天,土地公化身為一白衣男子,偷竊附近居民的家畜。引來大批居民的追進廟裡,但見王得祿一人臥於土地公廟的供桌下,在眾人誤會追逐下,王得祿被迫奔逃於北面城外。王得祿含怨離開府城來到諸羅,剛好清朝嘉慶皇帝遊台灣遇難,王得祿救駕有功,年僅18就任千總,屢建戰功,清嘉慶十四年,王得祿剿平橫行浙閩粵的海盜蔡牽之亂,晉封子爵太子太保淅閩水師提督。

王得祿衣錦榮歸,還記得在府城頂土地公廟被當作偷雞賊受逐之辱,打算拆除頂土地公廟洩憤,就在此時,頂土地公正殿樑上突然飄落一張紅紙,上面寫著:「激之成之」,王得祿這才領悟原來是土地公的激將法,於是息了拆除頂土地公廟的念頭,並奏請朝廷封敕。今廟中尚有一圖描繪此情節。1

這則精彩的故事僅就當成茶餘飯後的消遣吧,畢竟朱一貴之亂為1721年,王得祿則於1770年出生,怎麼可能當時就在土地公廟無所事事呢?另外,嘉慶皇帝亦無來過台灣,當然也不可能發生王得祿救駕有功的事蹟啦!

王得祿

求財求官也可以很文創

雖說土地公都是可以求財,但在頂土地這裡,因為為官建,廟脊為燕尾,土地公戴宰相帽(就連大聖爺都不是猴臉而是官臉),又因鄰近總鎮署,總鎮署的官兵常會來參拜,不難想像來這裡求官位、升遷、事業、課業的信眾可說是特別多。

近幾年頂土地公廟的文創也發展得不錯,最近還推出了大聖爺的金箍棒吊飾與緊箍咒戒指,只要您跟大聖爺稟報您是要防小人、求錢財、拼事業、或專心在學業上(四選一)並求得一聖筊即可求取。若有生孩子需求的信眾也可以跟臨水夫人求取金鏟子(諧音緊產子)唷。時代在進步,屬於生活一部份的民俗也要隨之進步,用創意但不離民俗脈絡的方式來和現代人交流,正是台灣民俗文化有趣的地方。

齊天大聖 金箍棒

文 / 阿丹(一步就出走版主)

鎮轅境土地公廟網站(https://bit.ly/2MHJ1o8

 

§ 鎮轅境頂土地公廟資訊:

地址: 704台南市北區崇安街91號
電話: (06) 220-9858
粉絲專頁:點我

頂土地公廟

One Commen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