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泥鼓山廠
國內-高雄(打狗),  鯤腹腳史蹟

臺泥鼓山廠 -柴山山腰的三座石灰窯

位在壽山山腳下的臺灣水泥高雄廠,是臺灣首座現代化的大型水泥廠,亦稱「臺泥鼓山廠」,前身為淺野水泥株式會社(浅野セメント株式会社)的臺灣工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全臺灣最重要且產量最大的水泥廠。說臺灣的水泥產業與該廠息息相關並不為過,而這座水泥廠也是高雄成為工業城市重要的基石。

臺泥鼓山廠
出處:網路

在該廠成立之前,臺灣各項工程所需的水泥均從日本本土進口,由淺野及小野田兩間會社所壟斷;後來因日本生產的水泥不足以供應臺灣市場,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遂有在臺設廠的打算。

1908年淺野水泥在臺北設立臺灣出張所,擴大其銷售管道,同時有鑒於臺灣本島對水泥的需求日增,淺野水泥社長淺野總一郎(1848.04.13-1930.11.09)認為應在臺灣投資設廠直接生產水泥,於是開始在臺灣尋覓適合的生產地點。經過調查後發現位於打狗的壽山地質屬隆起珊瑚礁石灰岩,為良好的石灰岩礦區,於是開始籌劃設廠。

臺泥鼓山廠

1913年淺野總一郎獲准在臺南廳興隆內里佔地190公頃的官有打狗山原野(柴山中段)開採石灰石,1915年8月動工興建廠房,1917年正式完工運作。之後曾幾次擴建生產設備,如1918年為增加產量,將原先的原石燒成法,改為生灰燒成法製造,因而興建的七座石灰窯,現今留存三座。該廠除了供應臺灣本土的需要外,也響應日本南進政策供應「南支、南洋」的需求。

1929年增建第二工廠,新增一座迴轉窯,1930年11月竣工,同時也擴大第一工廠迴轉窯之容積。1932年1月第一工廠因故運休,但因應中日戰爭的需求,將第一工廠改造,於1938年9月完成,再度復工。

石灰窯

二戰期間,淺野水泥臺灣工場曾多次遭盟軍轟炸,廠區設備多處毀損。戰後(1946年4月)其與包括「臺灣化成工業株式會社」(台泥蘇澳廠)、「南方水泥株式會社」(台泥竹東廠)與「臺灣水泥管株式會社松山工廠」(台泥臺北水泥製品廠)共四所水泥工廠由行政院資源委員會(資委會)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礦處合組的「水泥監理委員會」接管,並成立了由原四川水泥公司負責人徐宗涑擔任總經理的台灣水泥公司,在資委會與台灣省政府共同管理下接受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美援與加拿大貸款的資助來修復生產設施。1951年臺灣水泥有限公司原接收單位股份整理完畢後,民股確認後改組為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直至1954年政府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臺灣水泥公司奉令移轉民營至今。1994年停窯之後,原料開採作業區近年也開始逐步進行植被的復育。

臺泥鼓山廠

文、圖 / 張鎧臣(鯤腹腳史蹟負責人)

參考資料: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維基百科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人文歷史資源調查暨解說資料彙編成果報告書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