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聖殿 -打狗山下合文武,鹽田之上護眾生
高雄是個島內移民色彩濃厚的城市,尤其在鼓山與鹽埕區更是多如不同地方移民至此者,其中澎湖移民為數眾多,也因此結社建廟。鹽埕區的文武聖殿,即是在日大正十年(1921)時奉請澎湖紅毛城武聖廟文衡聖帝金身來台奉祀,日大正十四年仲春,租用藍家祖屋,並成立「鼓善社修德宣講堂」,開社勸世、宣講教化。日昭和二年(1927),信眾公推許鐘、張戊壬、林旺、陳金榜、陳同、陳江力等為籌建委員,購陳家房屋三棟(今七賢三路),改建為殿堂,並正式稱為「武聖殿」,殿內同時也成立南管樂社「振雲堂」。
自日治時期發展南進政策,於高雄建立許多重工業開始,移民高雄尋找工作機會者漸增,鼓山鹽埕區因靠近港口,吸引許多人前來從事一、二級產業,市街漸盛,武聖殿漸漸容納不下眾多信徒,於民國三十九年開始尋覓理想廟地,並經由信徒大會決議合祀文武二聖。民國四十一年,購得日治時期議員古賀三千人之故居(即今廟址),終於民國四十五年入火安座,首開文武合祀之風,並將武聖殿改為「文武聖殿」,鼓善社修德宣講堂改制為「勵善聖諭宣講部。」民國五十一年,廢南管樂社「振雲堂」,隔年改制為財團法人。民國六十二年,為配合都市計畫發展,董事會決議改建廟體為立體樓層式廟宇,至民國六十九年落成。民國七十九年再又成立「勵修誦經部」。
文武聖殿為五層樓建築,一樓主祀文衡聖帝,配祀關平太子、周倉將軍、張仙大帝、王靈天君、孟府郎君等神;三樓主祀文聖孔子,在考試期間前來求取功名者可說是人山人海,萬人空巷。五樓是為凌霄寶殿,祀有玉皇上帝、三官大帝、李天王、趙元帥、王天君、張天師、日月星宿。廟頂有福祿壽,一、三、五樓垂直面亦為福、祿、壽。
在文武聖殿內,並無奉祀註生娘娘,而是由張仙大帝來負責生兒育女、護佑孩童之事。在《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中就有說到張仙大帝為關聖帝君的屬神,根據世人善惡決定其子女生育及健康狀況。明代《歷代神仙通鑒》中認為張仙有把彈弓,以驅逐凶神天狗,保佑孩童。張仙大帝的造像有一手持鈴鼓,一手牽小兒之像者,亦有彈琵琶像者,或一手持弓,一手持彈丸者。在文武聖殿內,可見張仙大帝與孟府郎君均為一手持弓、一手持彈,這又是為何呢?
歡迎加入【讓更多人出走】贊助計畫,請點擊 贊助方案
這就要說到張仙大帝的緣由了。根據清代的《續文獻通考》,張仙大帝名為張遠霄,宋代時於青城山見一四目老人,賣給他竹弓、鐵彈,可驅散災難,因此世人敬他如神,稱他為張仙或張四郎。另一說法是根據明朝陸深所著的《金臺紀聞》,認為張仙大帝是後蜀君主孟昶。孟昶善曲(南管界尊其為祖師爺孟府郎君),其妻花蕊夫人善詞,夫妻可說是天作之合。然而後蜀被宋滅亡後,孟昶被俘,七日後抑鬱而亡,花蕊夫人思念而祭祀孟昶,但為免宋太祖起疑,假託孟昶為送子之神張仙大帝。因此,孟府郎君的造像便和張仙大帝一樣,為一手持弓、一手持彈。
民國一零八年時,文武聖殿因開基神像歷史悠久,向文衡聖帝請求公筊指示,復刻大、二、三關帝祖之副尊聖像,代勞參與慶典或出巡繞境。在文武聖殿中,只有六尊分靈聖像可供信眾求回供奉(現在當然已經全數被請走了),其餘一率以令牌來作為分靈聖像,或是信眾自己雕刻神尊後,聘請法師至廟開光。在這裡,若要收驚祭改也是由自己來跟文衡聖帝取得同意後,以聖帝的法器,如令牌、七星劍、萬年青,前三後四(前面收三下,後面收四下)來進行。如若聖帝祖有指示,但這三項法器執無筊的話,可以以排列組合的方式下去問,如令牌加七星劍、令牌加萬年青等組合。
座落鹽埕、背倚壽山的文武聖殿,與時勢同行,在疫情期間體諒大眾點燈需求,特地開放四個燈種供民眾免費線上點燈,只要到廟方官方網站即可進行,然而,若非特別時期,即使線上點燈服務依然開放,廟方還是希望大家至少能到廟宇拜拜,跟文衡聖帝稟報點燈需求再行點燈,更能實踐民俗與科技同行的趨勢唷!
!!分享、引用 請告知並標註出處來源!!
圖、文 / 阿丹(一步就出走版主)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筆者田調
§高雄文武聖殿資訊:
【讓更多人出走】計畫
在田野期間,我們深受神明與大家的照顧,讓我們每個月能持續固定產出優質好文,當然這些文章的背後少不了寫手們的努力。時至今日,我們希望把能做的事擴大,並回饋社會,因此我們提出了【讓更多人出走】計畫。
【讓更多人出走】贊助方案,想邀請認同我們理念並信任我們發展方向的朋友們自由贊助一步就出走,我們每半年會統計這半年的贊助,提撥其中2成捐給公益單位,其餘則會用在平台維護費以及寫手的稿費。我們亦會將捐給公益單位的收據放在粉專上分享,一切公開。
目前贊助方案採轉帳方式支持,您想(以半年為單位)每個月固定支持一定金額,或是一次支持一定金額都可以,請在轉帳支持後,私訊「一步就出走」粉專,告訴我們您的支持方案,好讓我們有機會謝謝您。
最後,走編仍然想感謝大家一路上的支持與賞文。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 歡迎點擊【讓更多人出走】贊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