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新城東門 -【鳳山-高雄】
2022-06-29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其同黨莊大田攻破鳳山縣城(左營舊城),事件於兩年後平息,但鳳山縣城已殘破不堪,經勘查後發現埤頭街為適合遷城之地,上奏乾隆皇帝,以獲聖允。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鳳山縣治遷至下坡頭街(後稱埤頭街),即是今日的鳳山區,以莿竹為城,東、西、南、北各開一門。
鑑於海盜蔡牽勢力擴張,知縣吳兆麟因而強化防禦工事,在清嘉慶九年時鳳山新城已有六座城門(包含了外北門與東便門)。清道光十八年(1838),知縣曹謹增建城樓、更興建六座砲台、並將曹公圳作為護城河使用。清咸豐四年(1854)參將曾元福修築土牆,城牆尚無雉堞。清光緒十八年(1892)土城傾圮,知縣李淦重修。
鳳山新城的東門又稱朝陽門,位於鳳山區中山路與三民路口東側,前有東門溪(又稱鳳山溪),昔日商賈可行船至東門外的碼頭貿易;城門內鄰龍山寺,龍山寺對面即為草店尾街,草店即為以茅草覆蓋的店舖,因此香客、商賈眾多,逐日成市,非常熱鬧。可惜,日治時期時,因都市計畫而拆除大多數的城門與城牆,僅保留東便門、平成砲台、訓風砲台、澄瀾砲台。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廖德宗「古地圖套繪清代鳳山新城與舊城」簡報
封面照片: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 提供
文 / 阿丹(一步就出走版主)
相關
Previous
米街廣安宮 -老廟舊址新風情
Newer
One Comment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