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龍湖巖
國內-台南(府城),  大小廟宇,  阿丹的踅廟足跡

赤山龍湖巖- 陳永華建的三百年古剎

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古剎,赤山龍湖巖,建於明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相傳是由明鄭諸葛陳永華參軍所建。不過早在鄭氏軍隊屯墾前,就有一修行人於此建一茅廬,稱「巖山廟」,而後陳永華駐軍於此附近,有感此地山明水秀、菩薩靈感,於是在此建廟,稱赤山龍湖巖。高拱乾在《臺灣府志》中就有記載:「龍湖岩(巖):在諸羅縣開化里。陳永華建。環巖,皆山也;前有潭,名龍潭…」

赤山龍湖巖

「巖山廟」與「赤山龍湖巖」的關聯性為何,並不清楚,不過現今普遍認同的版本是為:約莫康熙初年現永康洲仔尾附近發生大水災,漂來一塊青砥石,狀似觀音菩薩,相傳是由南海普陀山漂流到此;水退後,這塊青砥石卻重得無法搬移,剛好有一住在現六甲鄉赤山堡的庄民胡劍刀運糖經過得知此事,於是前往參拜,並禱告希望能請菩薩到赤山堡奉香,果然輕輕請上牛車,一回到龍湖村,佛像便如釘牢般不動如山,問卜後得知佛意留在赤山巖,於是迎入奉祀。這時還可能只是迎入簡單的草寮奉祀。不久陳永華率軍來此,有人說是聽到附近和尚念經而有所領悟,也有人說是突遇大霧封阻道路,向觀音佛祖祈求後有所靈感,不論原因為何,現今普遍也都認為此廟為陳永華所建。

這塊青砥石便是如今赤山龍湖巖前殿的鎮殿觀音媽。在這裡有大媽、二媽、三媽、騎哮媽等神明,但不要看到或聽到「媽」就以為是媽祖唷;赤山龍湖巖為佛寺,這裡的「媽」是為觀音媽。除了前殿供奉觀音佛祖外,第二殿為大雄寶殿,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第三殿則是供奉準提菩薩,也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後殿、也就是第四殿,則是法堂與餐廳,樓上還設有舍利殿,供奉印度迎回的佛陀舍利。赤山龍湖巖佛祖最有名的事蹟莫過於擔任南鯤鯓五王與因仔公之間的調解人 ; 昔日五王與因仔公戰得難分難解,好加在赤山龍湖巖佛祖會同學甲慈濟宮的保生大帝出來調解,才讓此事順利落幕。(不知道故事的,可以google一下這段精彩的大戰)

觀音媽

有關赤山龍湖巖的清水祖師則有此傳說:赤山堡觀音佛祖未到赤山巖時,當時此地就有一草茅供奉清水祖師,名為赤山廟,廟後來無人照料而頹圮,清水祖師金身沒入赤山地下,直到觀音佛祖欲在此建廟時才得以重見天日。而在當時挖出清水老祖師聖像的是一位七甲村人,所以每逢七甲龍湖代天府慶典之時,赤山巖必須無條件讓七甲龍湖代天府迎回清水老祖師金樽參與祭典接受村人膜拜。

赤山龍湖巖

另一版本是清水老祖師原本是供奉在七甲村內,因為祖師太靈感引起一些人剴切竊取老祖師聖像,偷偷把老祖師金樽埋在赤山巖現址,等待風聲過後再挖出佔為己有,那些人後來要去挖出老祖師聖像竟然消失無蹤。直到觀音佛祖建廟挖地基之時才被挖出重見天日,而赤山堡的信徒都虔信赤山地理靈氣是老祖師先得到,所以赤山堡尊老祖師為赤山巖開基佛,凡赤山堡內大小公事要上奏天庭或落文東嶽文疏,領銜為首必為赤山堡清水祖師再來才是赤山巖觀音佛祖,而赤山巖所在的龍湖村(舊名:赤山村)村民因赤山的赤字為赤貧之意,所以改名為「龍湖村」,古時候七甲、赤山是同一個村落,所以境主是七甲龍湖代天府五府千歲爺。(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孫大爺開租碑

赤山龍湖巖還有四座古碑,一塊立於廟的右前方,為「孫大爺開租碑」,是赤山父老紀念地方官孫大爺湊准減輕田賦的「感謝狀」;另外三塊則位於第三殿的左側,一個是邑聖者,清乾隆十八年正月所立;一個是清光緒十八年九月十九立的;第三個是奉憲禁,清嘉慶元年十二月日給耆民的仝立石碑,上頭記載當時政府所做的事情。(資料來源:http://163.26.156.1/ljjh2007/3-7.htm)

龍湖赤山巖

赤山巖背山面水,山前中央凸出一塊平地,三面環水,讓寺廟有如建造於一座陸島之上。每當夕陽西下,著名的龍湖八景便閃閃而現。若你開在南二高上,經過赤山路段所看到的大寺,便是龍湖赤山巖,以不妨礙行車安全為前提,不妨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唷。

 

§ 赤山龍湖巖資訊:

地址: 734台南市六甲區珊瑚路198巷1號
電話: (06)698-2205

 

One Commen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