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將軍廟
國內-鹽水(月津),  大小廟宇,  後天成神,  阿丹的踅廟足跡

五十三將軍廟 -盡職殉國的守備將軍

「衝啊!」「大家上!一定要阻擋他們!」「守住東門…」

等等!回轉回轉,歷史不是這樣的,這時還沒有東門啊!這句刪掉…

說到鹽水,大家知道鹽水也曾經有城嗎?或許沒有像府城、鳳山縣城那樣的牢固,但鹽水在清光緒二十年(1840)其實也設有東西南北磚柵門四座,周遭有城桓連接各門,只是城桓的形式沒有統一說法,陳美惠的〈鹽水城桓調查探討〉幫我們整理出各種說法:

1. 〈鹽水港街調查書〉(1896):築造東西南北磚柵門四座

2. 富田芳郎,〈鹽水民國二十九年(昭和十五年)十二月調查〉:城壁在城門附近是土壁,城門間大部分是竹圍。唯東門附近,土壁稱內城,石壁稱外城。

3. 吳新榮,《震瀛採訪記》:鹽水有磚城,也有土城。

4. 郭瀛宗,〈鹽水鎮的滄桑史〉:城壁在城門附近為土壁,城門與城門間以竹圍。

5. 月港護庇宮管理委員會,〈月港護庇宮沿革與媽祖溯源〉:市街四周築有城桓,有磚城與土城。

陳美惠的調查,昔時台灣磚產量不豐,若用土牆也得考量材料及工事,因此最有可能的形式為鹽水城壁在城門附近為土壁,城門與城門間應為刺竹。那鹽水四座城門在哪裡呢?日人富田芳郎與鹽水耆老曾德輝都做過調查,兩者調查結果相去不遠。東門約略在朝琴路與北門路交叉的路中,西門約略在治水路與月津路交叉點,南門約略在南門路與忠孝路交叉處,北門則在鹽水武廟北邊的瓦窯一帶。

鹽水城門

我們再回來當時尚未建城的鹽水。清道光十二年(1832),張丙率眾進攻設於鹽水港的佳里興巡檢司遭到官兵奮勇抵抗,乃轉戰下茄苳北勢坡、八掌溪一帶,幾天後其黨羽黃番婆再次進攻鹽水港,守備張榮森及五十二名將領官兵殉職,戰況慘烈。三個月後,張丙之亂被平定,清朝總兵劉廷斌將殉職官兵共五十三人安葬於後來的東門外,立碑奉祀,追封其為五十三將軍,每年清兵都需於其忌日(農曆十月七日)時前往祭拜。到了日治時期,改由新營郡郡守或鹽水街街長代表前往,光復後則變成鹽水鎮鎮長主祭,至今這項祭祀傳統依然保留著。

張榮森

五十三將軍廟最初為一塊墓碑,後改建成一小祠,為五十三將軍忠義烈祠,之後陸續有馮金旺先生等十六人整地添土,馬亞火先生等六十二人增建拜亭及圍牆。民國七十一年(1982)祠方向地主購買今之廟地建廟,廟名改為五十三將軍廟,並進行撿骨,安置在狗將軍之後。民國八十八年(1999)神明以手轎指示要妝金身,據說當夜還現身給該廟委員陳萬居看,後來陳萬居便以此形象請人雕刻神像。該廟也因此從陰廟轉變成陽廟。1

五十三將軍忠義烈祠
民國六十年代五十三將軍忠義烈祠照片(廟方提供)

五十三將軍廟

五十三將軍廟主神為張榮森大主帥,其兩旁有紅臉烏鬚的二主帥及花臉烏鬚的三主帥。另配祀清德醫神(據說為軍醫)及福德正神,案桌下還有六位狗將軍(一大五小)。

清德醫神

來到五十三將軍廟比較特別的是廟內掛有一張牛隻買賣步驟介紹,這是因為廟外停車場處乃是牛墟,亦即販賣牛隻的市集。鹽水牛墟為台灣著名的三大牛墟之一(其餘還有善化牛墟及北港牛墟),但其何時所設現已不可考,只知清朝時即有,日治時期日人亦延續清朝對牛墟官管的制度。然而,農業機械化後,牛隻漸漸不是耕作的主力,牛墟因此而蕭條。現今的牛墟則成了攤販做生意的市場,每逢國曆一、四、七日的墟日,便會聚集販賣牛具、農具、膏藥、衣物、五金、水果等攤販,成了鹽水人的另一個市集。

牛墟

文 / 阿丹(一步就出走版主)

 

參考資料:

1 黃文博,《南瀛祀神故事誌》,臺南縣政府,2009。

鹽水漫遊網(http://www.yanshui.com.tw/custom_76286.html

 

§ 五十三將軍廟資訊:

地址:737台南市鹽水區土庫路74之25號
電話:0937-624-135
粉絲專頁:點我

五十三將軍廟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