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關石獅傳奇
「(舊)大路關」現今稱「廣福村」,又名「河壩」,追溯至荷治時期的《熱蘭遮城日誌》就已出現過Taraquang的地名,記載其原為坐落在搭加里揚社(今九如村巴轆溪南岸九如農場一帶)東邊Dae山區(今山地門)山腳仔的一個部落,即指涉今「口社社」(Sagaran),意思為「位於進入排灣族部落的入口」。日誌中1635年12月18日的記載表示該社曾遷至潮州斷層西麓的沖積扇(加蚋埔,今高樹泰山村),根據簡炯仁前輩的考究,「大路關」係音譯於荷治時期鄰近的Taraquang社而來,至於後人望文生義的「通往東方番社大路的關卡」一說,雖然部分層面解釋得通,但應仍純屬巧合或穿鑿附會。
清康熙中葉慢慢有漢人拓墾屏東平原,直到清康熙末年(1721)發生朱一貴事件,當局於翌年沿著潮州斷層劃設番界線,根據同年巡臺御史黃叔璥《番俗六考》記載可知當時該地仍屬於「山豬毛社」「口社社」的地盤;不過此後屏東平原的人口扶養力漸趨飽和,難以承受當地人口的迅速成長,漢人漸漸往外佔墾鄰近的番地,原居港西上里里港地區的武洛社、塔樓社、阿猴社等馬卡道系平埔族人,在客家族群移墾的進逼之下逐步往東退避。
鍾壬壽《六堆客家鄉土誌》描述,清乾隆二年(1738)有各姓共十八伙房自武洛(今里港武洛)遷至今高樹東振(時有大租館名為東振館),之後慢慢發展至高樹、大埔、大路關等庄,大路關是客家人開墾東振新庄一段時間後才開發的;伊能嘉矩《臺灣文化誌》亦記載「乾隆十八年(1753)塔樓社及武洛社(大澤機)由於客家人的逼迫,往東退到番界,閩人則開始混入武洛的移住地加蚋埔」,可以判明客家人開發大路關的時間約與河洛人拓墾加蚋埔(高樹泰山村)同時,即清乾隆十八年(1753)。
清乾隆廿五年(1760)《臺灣番界圖》及清乾隆廿九年(1764)《重修鳳山縣志》中的〈縣境北界圖〉,為「廣福庄」首次出現在文獻上,更顯示該庄形成於乾隆廿五年前不久,印證前段乾隆十八年左右拓墾的論點,應是漢人拓墾之後才將原先漢譯的地名「大路關」改稱為「廣福庄」。廣福庄庄頭伯公有一口「乾隆三十八年(1773)臘月」的石爐,署名「廣福庄信眾仝叩」,後為防遭竊現今鎖在順天宮內殿神龕裡。
關於「廣福庄」地名的由來,一說乃具「廣納福氣」之寓意,但綜觀《重修鳳山縣志》中該縣地名多為平埔族語音譯(阿猴、萬丹)或就當地地形(崙頂、畚箕湖)、生態(竿蓁林、苦苓埔)、人文(四塊厝)、或當局取名及原鄉地名(懷忠里、潮州)等命名,幾乎無以吉祥寓意而取的地名,且皆僅有一個稱呼(不像大路關與廣福庄混用),為當時鳳山縣全境絕無僅有的案例,故廣福與「廣納福氣」毫無關聯,乃穿鑿附會。另若對國高中歷史課臺灣史還有印象,應該都對新竹的「金廣福」一詞不陌生,其中的廣福即是指分別來自廣東及福建的資本,可以先大膽假設清乾隆中葉以前該庄的拓墾模式為閩客合墾混居;至於為什麼如今村內以客家族群較為強勢呢?
歡迎加入【讓更多人出走】贊助計畫,請點擊贊助方案
〈縣境北界圖〉中,在現今三地門城鎮所在標記有「隘口」以防止傀儡番之侵擾,但因距離廣福庄尚有一段距離,無法有效防止潮州斷層山區的山豬毛及山毛孩(青山村)生番,於是清乾隆四十二年(1778)臺灣知府蔣元樞及理番同知鄔維肅在廣福庄南北築設多處隘寮,《福建通志臺灣府》及蔣《重修臺郡個建築圖說》中的〈建設鳳邑望樓圖說〉和〈鼎建傀儡生番隘寮圖說〉也分別清楚記載著「大路關隘」等,從時間線來看可以知道兩件事:一、縣境北界圖(1764)及香爐(1773)上稱「廣福庄」,清乾隆四十二年(1778)竟回頭記為「大路關」,說明當年兩個名稱可能混用;二、清乾隆四十二年在大路關庄附近一連串設置隘寮的舉動,說明了自成庄20年以來,當地番害依舊頻傳,在這波設隘之後當地的墾務始得順利發展。
如此平平淡淡直到清咸豐三年(1853),鳳山縣「林恭事件」的餘波「林萬掌騷擾事件」打破了寧靜,當時大路關因遭蝗害及盜匪打劫,取秧需長途跋涉至上庄(美濃、高樹)及下庄(內埔、萬巒),往下庄的大路關人經過高朗朗(鹽埔高朗村)時遭到盜匪襲擊,一名啞女被拘,大路關糾眾攻打高朗朗,高朗朗方面則以番仔寮(長治)的陳琴為首,在六堆主力協助官兵防守臺南及鳳山時,唆使生番熟番及含恨客庄的閩人聯合圍攻大路關庄,孤懸其中的大路關被圍而六堆人士尚不知情,直到被圍第四日,該庄勇士楊快盛和邱來揚乘夜潛往美濃和萬巒求援;兩邊分別由劉山蠻二率領600兵丁、及林錦祥統帥子弟兵500人赴援,農曆九月廿八日丑時夜襲敵營,黎明時援軍攻擊大路關北方的加蚋埔敵壘,被圍的大路關亦開柵門內外夾攻之,大解大路關之圍,但含援軍劉山蠻二等28人及大路關庄民5人,共計33人犧牲成仁,事後大路關庄民籌建恩公廟以慰英靈,以農曆九月廿八日作恩公祭。
事平不久,清咸豐六年(1856)大路關又遭遇水災沖毀,乾隆年間建造的獅老大亦被淹沒,根據〈廣福神獅記〉及耆老口述,水災後庄民四散,鍾理和的曾祖父鍾恩郎率領十三戶人越渡改道後的口社溪,於今「廣興」建村,俗稱「新大路關」,一部分人遠逃至內埔鄉大和村、九間屋、和四十份的大路關寮,原先的廣福庄則俗稱為「舊大路關」;也或許是因為水災毀庄,故足以佐證「廣福庄」閩客合資拓墾論點的古文書闕如。
一般認知上客家聚落的庄廟大多奉祀三山國王或神農大帝,這一帶唯獨廣福庄的「順天宮」以及於清嘉慶八年(1803)由官方(賞戴五品花翎的廈門千總鍾麟江)主導興建的「內埔天后宮」奉祀深具河洛意識的媽祖。兩次造訪順天宮,聽著廟婆和村民的對談,不難發現他們說閩南語帶有一點客家腔,與不同對象交談時閩客語也能自由轉換;根據參考資料的記述,當地耆老說:「以前這裡原為河洛庄,由於當地缺鹽,而與原居於鹽埔的客家庄易地而居,河洛人從大路關遷到鹽埔、鹽埔的客家人遷到大路關,這裡因此成為客家庄。」然而事實上,族群易地而居常乃肇因於族群械鬥,可能即是因為前述的閩客械鬥「林萬掌事件」,河洛人遭到客家人驅離,而後以「換鹽」的故事將之合理化;原先閩客混居的舊大路關庄的河洛人被迫遷移至鄰近的鹽埔,河洛人離去、但順天宮沒有遭到廢祀,後來者照樣膜拜如儀,(後又因天災人禍等故毀壞,於1884年由鍾委主導重建),而因大水遷庄後的新大路關(廣興)重立深具客家意識的三山國王廟,以及因閩客械鬥產生的恩公廟,更證明了「廣福庄」曾為閩客合墾混居的史實。
漢人在清乾隆前葉(1753-1764年間)佔墾原住民口社社(Sagaran)之地盤,當時漢人為保護身家安全及拓墾的成果,除了武裝防禦之外,也需要「心靈寄託」;獅子是漢人信仰中最凶猛的動物之一,並自古將其作為避邪圖騰,且口社社的排灣族人從未看過漢人的獅子,又或許是清乾隆四十二年(1778)臺灣知府蔣元樞增設的關隘及望樓起了作用,石獅公似乎確實有達到威嚇的效果。
但清咸豐三年(1853)屏東平原發生閩客械鬥「林萬掌騷擾事件」,六堆援軍及大路關庄民共計33人犧牲;在清咸豐六年(1856)因水患沖毀村落分庄、石獅遭到砂土掩埋後,村民怪罪石獅沒有庇佑這次人禍,就順勢將其廢祀了,祂就這樣被掩埋在石獅公段817地號的溫家大埕左前方,只露出個頭頂,時間長達兩甲子。
直到1984年,廣福大橋的承包商夜裡夢到有人囑其將河床下之機具移開,翌日半信半疑地照作了,日後該處洪水接踵而至,承包商倖免損失而向村里詢問有何神明在地下,村民皆知溫家有一神獅尚埋於地下,而以工程機具之便,與村長村民取得認同後,於1984年10月19日良辰吉時將石獅公掘出,為減輕重量而將基座打掉、僅吊出石獅本體;當時溫家有意將其留於原址供村民膜拜,然村長執意將其安座於順天宮廟前,後來有人說溫家為福地,有意將其再遷回原址,溫家則以何不當初為由予以婉拒。
石獅老大遭埋的1856年後直至日治初期,天災頻頻,收成欠佳,大路關居民遂請示庄廟順天宮的媽祖,於1918年建造石獅老二,建材為紅磚、石塊及瓦片,住在新大路關的鍾理和父親鍾鎮榮(鍾番薯)當時經營磚窯廠,遂提供磚塊建造石獅鎮守村庄,其肢幹為磚石、牙齒則為瓦片,採與鍾理和故居相同的磚石及瓦片塑造。
1934年大路關遇武洛溪水患慘遭水流庄,全村僅剩一棟豬舍及一棟七開間的三合院保住,其餘包括廟宇都付諸流水;同時下游的舊南勢(南華村)也慘遭水患,當地的河洛族群便到廟裡求神問卜,一問才得知原來是上游大路關的石獅公將水排開了,因此暴漲的溪水都灌至下游的舊南勢。
舊南勢的庄民於是挾怨報復,擇一月黑風高之凶日,在石獅老二的屁股打洞,欲破其神威,受傷的石獅公哭嚎三天三夜,也因此已經遭到水患的舊南勢又逢強風暴雨,僅存的房舍也無一倖免,這才有了新南勢(新南村)的出現。(但還是在下游的河邊啊!就不怕再來一次嗎?)
由於1934年石獅老二被破功後失了神力,大路關有一段時間沒有石獅公的庇佑,1964年在順天宮媽祖的指示下,由村中泥塑師陳有祥先生在石獅老二前十公尺處起造石獅老三,並由萬巒李達松先生作最後的細部扮整,外觀漆以鮮豔的油漆,於1965年完工,擇農曆二月廿九子時由媽祖及觀世音菩薩親臨監照開光,供信眾膜拜。
2009年的莫拉克八八風災,口社溪山洪暴發,大路關堤防潰堤,十餘甲的農田都被沖毀,眼見洪水即將沖入村內,沖歪一棟民宅後,洪水竟然轉彎推引回主河道,大路關全村逃過洪水肆虐,情景就如耆老口述的石獅公神力顯靈,親眼目睹的村民大為驚嘆。
石獅公的祭祀為每年農曆二月廿九日,祭祀禮俗也很特殊,供品不拜熟肉、要拜生肉,並且因獅子會被鞭炮嚇到,所以也不燃放鞭炮。
!!分享、引用 請先告知並標註出處來源!!
參考資料:
簡炯仁《屏東平原開發與族群關係》
簡炯仁《屏東平原先人的開發》
蔣元樞《重修臺郡個建築圖說》
1981年《高樹鄉志》
客家新聞雜誌第364集-大路關石獅公
文、圖 / 張鎧臣(鯤腹腳史蹟負責人)
【讓更多人出走】計畫
在田野期間,我們深受神明與大家的照顧,讓我們每個月能持續固定產出優質好文,當然這些文章的背後少不了寫手們的努力。時至今日,我們希望把能做的事擴大,並回饋社會,因此我們提出了【讓更多人出走】計畫。
【讓更多人出走】贊助方案,想邀請認同我們理念並信任我們發展方向的朋友們自由贊助一步就出走,我們每半年會統計這半年的贊助,提撥其中2成捐給公益單位,其餘則會用在平台維護費以及寫手的稿費。我們亦會將捐給公益單位的收據放在粉專上分享,一切公開。
目前贊助方案採轉帳方式支持,您想(以半年為單位)每個月固定支持一定金額,或是一次支持一定金額都可以,請在轉帳支持後,私訊「一步就出走」粉專,告訴我們您的支持方案,好讓我們有機會謝謝您。
最後,走編仍然想感謝大家一路上的支持與賞文。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 歡迎點擊【讓更多人出走】贊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