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山獼猴
國內-高雄(打狗),  地方故事,  安格斯的打狗生活誌

到柴山上一堂「獼猴課」

提到柴山或壽山,很多人會立刻想到「獼猴」這兩個字,接著腦中會浮現成群猴子威嚇、甚至搶食人類食物的畫面,因此現代人對於他們是避之唯恐不及。每次登山之前總要檢查裝備,最好手持登山杖或短棍樹枝防身,只是人猴之間的衝突從來就不曾停歇。也因為不堪其擾,台灣在2018年底決定解除獼猴的保育類動物之名,此舉引來不少動保專家的憂心:「若是獼猴被列為保育類動物時已經有這麼多紛爭,當他們不再受到保護之後,未來還會有多少危險等著他們?」

這次我們跟著獼猴吱吱黨的發言人林美美,一起到柴山上一堂「獼猴課」,一味追求武器與架設圍籬無法弭平人猴之間的衝突,唯有人類主動「理解」,進而與他們「共存」,彼此才能和平相處。

人類迷思、獼猴迷失

當高雄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登山客能夠從柴山或壽山眺望海景與都會景觀,在壽山國家保育公園內欣賞生物多樣化,但我們對於這些動植物又有多少認識呢?

到柴山上一堂「獼猴課」

面對同屬靈長類動物的獼猴,人類卻存在諸多幻想。舉凡威風凜凜的公猴,等待三妻四妾服侍;獼猴總喜歡攻擊人類,搶奪手上的食物,卻又棄之於地上,相當浪費;台灣的野生獼猴身上有許多病菌,容易傳染給人類,所以必須把他們隔離在某個範圍裡,最好是動物園。

《CSI》有一集是演飛機乘客集體痛毆另一名發病的乘客,並且置他於死地,但最後是無罪釋放。主角Grissom說過:「人類總是做出各種假設,這是很危險的。」的確,這次我們跟著獼猴吱吱黨上山才發現,原來我們對於獼猴的認知還停留在幾十年前。首先,獼猴組成母系社會,群體內的核心猴群是高位階的母猴;公猴僅扮演「里長伯」的角色,他們必須服侍母猴,擁有母猴認可才有交配與停留的機會,但他們最長只待四年。公猴總是不斷在猴群間流轉,只有母猴會一輩子留在原地。此外,獼猴的地位是世襲制,而且只傳給女性。

柴山獼猴

然而,面對獼猴不斷搶食登山客的食物,人類祭出不同的手段,無論是針對獼猴或人類,但成效總是有限。卻很少人能夠退一步設想:「當我們面對野生動物時,到底該遵循大自然的法則,還是人類制定的規範呢?獼猴又為何喜歡拿我們手上的食物?」面對新聞報導用「搶」這個字眼,林美美其實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在獼猴的世界裡,沒有「搶奪」的概念,他們生活在樹林之中,原本就能享用大自然提供的一切。人類介入之後他們卻受到限制,這先來後到的問題也許讓獼猴感到困擾。況且,當我們自詡為靈長類最聰明的物種,卻不懂得保護自己的食物財產,這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

再者,新聞也時常報導獼猴下山,不管是侵擾民宅、發生車禍、甚至遭到電擊死亡,於是人類思考著將獼猴豢養在某個區域,自以為這是最安全的措施。獼猴吱吱黨的林美美提到環境破壞與生態失衡的問題,都市化作為一種不可逆的發展之下,切碎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原本柴山、壽山、半屏山、一直延伸到旗尾山的區域都是他們活動的範圍;只是現在中間出現聚落、車站、甚至工廠等,讓這些動物遷徙的時候遭到阻礙,還被錯認他們「擅闖」人類活動範圍。在我們提倡環保、試圖阻止全球暖化的口號之下,是否也體認到野生動物迷失在人為環境裡面呢?

柴山獼猴

人人都該上「獼猴課」

台灣是個海島,大部分的生物都被困在有限的空間裡面,彼此共生共存。台灣的高山面積寬廣,因此很多縣市都能在一兩個小時之內深入山林秘境,但我們對於大自然的認識少得可憐,對於我們未知或認識不足的事物總會用「禁止」或「威嚇」的方式阻擋。

當我們以正確的方式與獼猴互動,他們也會放心跟我們相處,這就是大自然的法則。在我們踏過小徑,坐在猴群之中,儼然反轉動物園的概念,像是猴子看著我們。上山到下山的四個小時裡面,我們都沒有「分享」任何食物給猴子,也沒有產生衝突,還帶了許多獼猴新知下山。

如同台灣獼猴吱吱黨的發言人林美美所述,只有民眾嘗試理解,才能影響政府的法令,讓人猴之間不再有衝突,彼此共存。

我想,每個人都應該來上一堂「獼猴課」。

 

本文同步刊登於方格子以及episode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