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社保元宮 -帝級雙主神 攜手鎮大社
大社保元宮,主祀保生大帝與玄天上帝,又稱「大社廟」,在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的《鳳山縣志》記載中,就可看到十間奉祀保生大帝的慈濟宮之一,即是在觀音山大社。清乾隆廿九年(1764)的「重修鳳山縣志」又佐證此說法,其載道:慈濟宮在興隆庄萬丹港口……….,一在觀音山大社,康熙年間鄉人募建。
大社,因境內有觀音山而屬「觀音山」,在明鄭時期便因「屯田令」而為鄭軍義武營的營盤(今觀音、神農兩里),另外屬於南路安撫使的私田(又稱文武官田)也在今保社里。
六月,藩駕駐承天府,遣發各鎮營歸汛。左先鋒札北路新港仔、竹塹,以援剿後鎮、後衝鎮、智武鎮、英兵鎮、虎衛右鎮繼札屯墾,以中衝、義武、左衝、前衝、游兵等鎮札南路鳳山、觀音山屯墾。頒發文武官照原給額各六個月俸役銀付之開墾。
然而,今大社區在明鄭時期並不屬於其四坊二十四里的行政區域規劃內。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觀音山改稱「觀音山庄」,而後依序名為「觀音山里」(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觀音里」(清道光年間),到了清光緒十四年(1888)觀音里再分內、上、中、下四個里,而大社區除了林仔邊屬觀音下里,其餘皆屬觀音中里。(康熙、乾隆年間的輿圖或是在方志內的附圖,可看到軍事單位「觀音山汛」的標註。)
觀音中里內又有好幾個村莊,在日明治三十七年(1904)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即有清楚記載,如大社庄、三奶壇庄、籬仔內庄、保舍甲、萬金松等等,不少大社的老廟都位在這幾個庄頭,然而在此之前並無相關地圖可供一探當初觀音山里,或是觀音里是否就有這些村落名了。
到此,讀者一定想問,為什麼要特別提到大社區的變遷過往呢?其實只要提到大社的廟宇,大家通常會想到大社青雲宮,又或三奶壇的碧雲宮,那為什麼保元宮會被稱作大社廟呢?
大社青雲宮,於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黃發先生自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內補藍田黃家庄,奉請神農大帝神像渡海來台;清嘉慶元年(1796)於籬仔內庄(現址)蓋廟奉祀,管轄現今大社五個行政區,分別是神農里、三奶里、觀音里、翠屏里、中里里。
三奶壇碧雲宮位於三奶壇庄,據傳是明代有一中國人將臨水夫人的香火袋掛在樹上,忘了取走,每到夜晚香火袋便發出紅光,村民便在該處搭設神壇奉祀,到了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地方仕紳為其建廟,名為碧雲宮。然而,在方志中卻無此資料,一直要到清光緒二十年(1894)盧德嘉的《鳳山縣采訪冊》內才有記載到三奶壇市(市:市集、市場)。雖然日後碧雲宮有找到一顆明代宣德香爐,但筆者認為仍須經由鑑定之後才能再做進一步推論。
三奶壇從清代到戰後均是原大社鄉最繁榮的文化交通商業中心,在民國三十八年至四十年間,仁武(仁武雖有庄名,但其庄治所仍設於三奶壇)爭取分鄉自治,此地區其他庄則爭論要以何名為新鄉名?是為文化交通商業中心的三奶壇,還是以該地區早已存在「大社」之名的派出所與國民小學為名呢?相信大家都知道表決後的結果了。
其實「大社」一詞,在清康熙年間的《鳳山縣志》就有出現,因此可以推斷在當時應該就有名為大社的聚落或區域。日明治三十七年(1904)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更是清楚標註出大社庄的位置範圍,將其套疊上今日google地圖,便可看出保元宮即位在大社庄內,也因此「大社廟」的大社不是指今日的大社區,而是昔日的大社庄。大社庄後來變為大社村,人口也越來越多,在民國八十七年時便分村,由於保元宮位處分村範圍,因此這個地方就以「『保』元宮諸神明庇佑黎民平『安』」之意,取名保安村。民國九十九年縣市合併後,「鄉」改為「區」、村改為「里」,保元宮也就變為管轄大社里與保安里的大社廟啦。
保元宮對在地人來說,還是習慣稱呼為大社廟,日治時期被日人佔據為馬房,保生大帝神像遭燒毀,玄天上帝神像被里人藏於米缸中,逃過此劫。保元宮之所以會奉祀玄天上帝,根據巫氏族譜記載,巫家開基祖巫周德公於清乾隆年間(編按:根據巫公之墓上的落款,是於清乾隆十六年由巫家二代三綿公與三代孫所立來看,巫家開基祖很可能來台時間再早一些?)渡海來台時,定居於保元宮後方,所請奉的玄天上帝至廟內作客後,便決定留在廟內與保生大帝一同救世。據廟內耆老所說,雖然廟內為雙主神,但玄天上帝的存在感高一些些,大家都非常認同上帝爺公的威靈,至今仍有乩身不定期接受里民所託來濟世。
很特別的是,廟內的開基上帝公以及副駕,是一手拿如意,一手撐劍。問其緣由,董事長說不清楚,不過有一天一名少年突然走進來說要看神像,董事長就帶他進去看,結果這少年就說,上帝公手上拿的如意,是赤崁媽(赤崁赤慈宮)要感謝上帝公曾經相助所贈,但此事雙邊廟方都沒有人知道。或許,在來台之前,上帝公與媽祖可能有段什麼樣的緣分,就看有沒有緣讓世人所知了。
另外,廟內的註生娘娘也是遠近馳名,甚至常有外縣市的信徒慕名而來。只要提到要拜娘媽求子,或是小孩「壞夭嗣」要拜契,保元宮的註生娘娘絕對名列前茅。每年註生娘娘的聖誕,祝壽人潮絕對可比擬主神聖誕盛況。
手拿如意的上帝公 |
註生娘娘 |
保元宮於民國五十年(1961)由地方仕紳信眾捐資重建,重建後廟內天井四個角落都有一隻鯉魚造形的排水口,生動活潑;天井旁的柱子更纏繞著一棵根部不在土壤的小榕樹,亦是特色之一。民國九十四年重建,十年後落成,當時前為舊廟後為新廟,可惜保存觀念不足,舊廟仍然被拆,甚為可惜。
舊廟的36官將彩繪改成雕刻方式來呈現
保元宮新廟寬廣大器,廟內神龕與藻井是以越南檜木所雕,廟的大小門及其上的門神,均以台灣檜木所雕,除了最左與最右邊的門板是以三塊檜木來組合以外,其餘均是完整的木板,門神當時更是花了三年在廟內雕刻製作。
廟的龍爿奉祀紅頭獅祖,是日人撤退後,曾五龍師父所教,耆老推測曾師父應是在西港學習獅陣後,回到大社所傳。早期的陣頭,如獅陣、大鼓陣、牛犁陣,並非由保元宮所組,而是地方仕紳贊助,里民出力共同組成的陣頭,後來無力維持後,才轉由廟方接手,如獅陣、大鼓陣(已不存)即是如此;而牛犁陣至今還是由地方來維持。民國一〇八年,保元宮自組聖樂團,部分團員早期都參加過大鼓陣,因年紀老邁改轉聖樂團。
聖樂團的組成由來可以說是自有定數吧。民國一零六年,保元宮前往阿公店晉香招軍請火,途中被曾老先生看到,便興起想傳授聖樂團的念頭,於是就來找主委討論。原來,曾老先生年輕時在左營當海軍,閒暇時便去啟明堂學聖樂,後來回到大社後,也教了不少聖樂團。或許緣份到了吧,保元宮的聖樂團便這麼組成了,無形間也讓曾是大鼓陣團員的阿公阿嬤,轉由不同的方式服務廟宇與神明,同時也讓退休生活多了不少樂趣與重心。
圖、文 / 阿丹(一步就出走版主)
!!分享、引用 請告知並標註出處來源!!
•本文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委託撰寫,其舞蹈旅行計劃《波麗露在高雄—那座山》將於2023年9月17日下午16:30於大社保元宮演出。
更多資訊請見衛武營官網:
https://www.npac-weiwuying.org/programs/646d84e965a7e80007c2859d
§大社保元宮資訊:
地址:815高雄市大社區大社路87號
電話: (07) 351-8337
粉專:大社保元宮
【讓更多人出走】計畫
在田野期間,我們深受神明與大家的照顧,讓我們每個月能持續固定產出優質好文,當然這些文章的背後少不了寫手們的努力。時至今日,我們希望把能做的事擴大,並回饋社會,因此我們提出了【讓更多人出走】計畫。
【讓更多人出走】贊助方案,想邀請認同我們理念並信任我們發展方向的朋友們自由贊助一步就出走,我們每半年會統計這半年的贊助,提撥其中2成捐給公益單位,其餘則會用在平台維護費以及寫手的稿費。我們亦會將捐給公益單位的收據放在粉專上分享,一切公開。
目前贊助方案採轉帳方式支持,您想(以半年為單位)每個月固定支持一定金額,或是一次支持一定金額都可以,請在轉帳支持後,私訊「一步就出走」粉專,告訴我們您的支持方案,好讓我們有機會謝謝您。
最後,走編仍然想感謝大家一路上的支持與賞文。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 歡迎點擊【讓更多人出走】贊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