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城隍廟 -移動的縣政府
「城隍爺」在台灣民間信仰中算是與凡人生活較為接近,也令人十分敬畏的一位神祇,具有燮理陰陽、賞善罰惡的職能。如果說土地公是神界的「里長伯」,那「縣長」便非城隍爺莫屬了。一般人深信,在逝世後靈魂會在謝、范將軍的押解下,前往城隍爺面前開堂受審,清算生前的一切功過。因此,城隍爺在傳統的道教系統中被歸納為掌管陰陽兩界的地方官、地方行政司法神,如同古代的縣老爺、現今的縣市首長,監察地方善惡與民情。以現今的角度來看,既然城隍爺為縣市長,那麾下應該會有相關部門的局處首長,這次就來介紹素有「移動的政府」之稱的東港城隍廟吧!
東港東福殿城隍廟,俗稱東港城隍廟,位於下頭角,在地人稱「境主公廟」,主祀城隍尊神。根據廟誌及歷代地方老輩之傳,清嘉慶甲戌年間(1814),境內有一商人到萬年州(今鳳山)經商,自鳳邑城隍廟求得香火回家中朝暮膜拜。後城隍爺降乩指示,其奉旨鎮基東港,轄領二十四司爺等神,燮理陰陽兩界人丁、功過、賞善、罰惡等職,該商人便雕塑城隍爺金尊供奉拜祀。民國三十五年間,地方諸賢提議建廟,城隍爺降乩同意並指示該廟需建於青斗燈穴(即現今廟址)。 除了城隍爺外,廟中還供奉盧王千歲、城隍夫人、盧府二千歲、顏府千歲、陰陽司、速報司、文武判官、謝范將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虎爺將軍等神祇。
提到陪祀神,就不得不提「盧王千歲」與「顏府千歲」兩位王爺。盧王千歲是庚戌正科(民國59年)東港迎王的大千歲,奉玉旨前來東港巡視,後來受到城隍爺邀請、慰留,於辛亥年(民國60年)正式入祀城隍廟行醫濟世。如果城隍爺是董事長,那副董非盧王莫屬了!而顏府千歲根據老輩所傳,祂是神界的「小兒科權威」,在醫療資源不發達的五、六零年代時,境內若有孩童久病未癒,大人們就會帶著孩童去尋求顏府千歲相助,因此神威顯赫的顏主公當時便收了不少契子,是孩童們的「神父」。
既然城隍爺是掌管陰陽兩界的地方官,需要處理大量的兩界事務,因此絕對需要強力的行政幕僚相助,而二十四司便是城隍爺的行政團隊,協助城隍爺處理不同的事務。據傳是依照古代官制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延伸而來。六部其下又各分為四司,總共是二十四司(分別為:功曹司、功過司、刑法司、賞法司、警報司、巡察司、賞善司、罰惡司、監獄司、功考司、陰陽司、速報司、庫官司、感應司、註福司、記功司、見錄司、來錄司、改原司、瘟疫司、事到司、察過司、人丁司、保健司。各地二十四司名稱並不統一)。
東福殿城隍廟的二十四司陣團是於民國四十一年間因城隍爺指示要妝扮參與東港迎王而成立,至今已逾一甲子,每三年一科東港迎王均妝扮繞境,代代相承已成為地方特殊習俗,也是全台灣唯一由真人妝扮二十四司的陣團。由於每次出軍陣容浩大,加上清一色都是文官裝扮,因此總被稱為「移動的縣政府」。
東港城隍廟一年會有兩次的大改運活動。第一次為每年農曆五月十二日城隍爺聖誕前後,會有專人裝扮謝、范將軍,親持由108枝稻草手工編織而成的草人替身為信眾改運。信徒隨後再走過七星橋,廟方人員會在您的上衣後方蓋上城隍尊神金印乙枚及贈送平安符乙座保身。由於城隍爺聖誕適逢梅雨季,東港地區不免常常下大雨,也就易造成積水,所以信眾也暱稱城隍爺為「浸水王爺」,但遇水則發,水進也會水退,故城隍聖誕期間信眾祝壽、設宴待客依舊川流不息,因而傳有下頭角小迎王之美名。
若是錯過這個檔期,在冬至當天也有專人手持謝、范將軍的法器與作為信徒替身的草人,為信眾改運解厄。
由於東港城隍廟分靈自鳳山新城城隍廟,因此與鳳山新城、左營舊城兩間城隍廟的感情十分深厚。下圖為鳳山城隍廟落成時所贈送的「靈威顯赫」匾,至今仍高掛中門之上。
每當二十四司抵達鳳山、左營兩間城隍廟時,總會歡喜降駕,場面十分震撼!若想親眼目睹二十四司出陣的盛況,請密切關注東港城隍廟粉絲專頁,不定時都會有相關活動公告呦。
文 \ 梁竣雅(東港在地青年)
§ 東港東福殿城隍廟資訊:
地址:928屏東縣東港鎮盛漁里延平路319號
電話:(08) 832-1512
粉專: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