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基靈佑宮
國內-台南(府城),  大小廟宇,  府城聯境,  阿丹的踅廟足跡

開基靈祐宮(小上帝廟)  – 金面小上帝

許丙丁《小封神》開頭便道:「話說海外蓬萊的古都,有一座赤崁樓。離樓東方數百步,有個小鎮呌做小上帝。」跟著《小封神》所述,往赤崁樓東方走數步,左轉赤崁東街,便會看到開基靈祐宮,一座質樸可愛的廟宇,裡頭供奉著玄天上帝。廟雖然也是明鄭時期所建,但當時府城已經建有鷲嶺北極殿了(可參考 鷲嶺北極殿 一文)(也是供奉玄天上帝) 1,再加上廟的規模亦較小,因此府城人便以「大」「小」來區分 。

三神 [小上帝與趙元帥及康元帥] 領令,即一路洋洋往台南而來,不拘彼時己經亦有一位大上帝。駐在草花街 [即 民權路] 了,他駐在期間長他一級,而且是舊神食新神,可憐一位新拜命的上帝爺,就被貶在無鬧無熱的小上帝去了,噫神與人同。–《小封神》第一回

版主自製

現今的開基靈祐宮是為坐東朝西,但最早則是坐西朝東,如下圖所示。開基靈祐宮建於明鄭時期,清朝之後,增建後殿,供奉首任臺灣知府蔣毓英之祿位牌。到了日治時期,因為要擴建明治公學校,所以要拆除廟宇占用到校地的部分,於是開基靈祐宮便以三川門為基準,整個轉了180度,才變成了現在的方位。

版主自製

開基靈祐宮在清朝時,由於跟衙門很近,信眾多是文武官吏,之後在清道光十五年(1835)、清咸豐六年(1856)的整修主要也是由吏卒出資,可以說算是半官廟的性質了。傳說清朝總兵張玉麟調任來台時遭遇風浪,夜裡夢見神明顯靈後風浪便息,抵台後至靈祐宮參拜,發現小上帝的神袍仍濕濕的,才知那時是小上帝爺公顯靈護佑,於是捐資整修廟宇。

開基靈佑宮

 

無奈日治時期時,這些清朝的官員都撤走了,信徒中一般民眾本就佔少數,加上日本人也不拜小上帝,導致靈祐宮的香火銳減。這樣的情況,甚至有了「小上帝典冠冕維生」的諷刺說法流傳於市井之間。許丙丁的《小封神》也寫道:

因為香煙稀微,燒金罕到,到此樣田地,三神亦難免受著廟壁蕭條之慘。正在飢餓交迫之間,於七月三日夜,突起颱風,把一座不成東西的廟宇吹倒了,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了。...[小上帝]自然是告借無門了,不得已把一頂銅鍍金的通天冠脫下,令康趙二元帥,提往打銀街,同裕當店典借幾文錢,作糴米之用,自己顧不著披頭散髮了。

–《小封神》第一、二回

馬府千歲

雖然開基靈祐宮不是說很大,但絕對是間讓人感到舒服的廟宇。環境清幽,潔淨舒暢。廟宇主祀金面玄天上帝,馬府千歲,王靈天君等等神祇,另還有龜、蛇神將,相當特別。廟宇外面的赤崁東街由於有重新規劃過,也是散步的好地方唷!

開基靈佑宮提供

1  關於鷲嶺北極殿與開基靈祐宮的建廟先後時間仍存有異議。有些人認為鷲嶺北極殿是從1661年鄭軍登台開始,學者卓克華卻認為要到1662年鄭軍攻下熱蘭遮城後才可能建廟,廟方所發行的廟宇簡介則是推測真正建廟時間應為1663年(1661年只是玄天上帝(二上帝)金身隨著鄭軍登台而已)。但若從明朝寧靖王所贈匾額的落款時間(1669年)來看,若非建廟當年所贈,應該也是早個幾年而已,是有可能比開基靈祐宮的建廟時間(1665年)要晚的。開基靈祐宮近期也澄清由不同版本的《臺灣府志》所記載的建廟時間都是有誤的(《臺灣府志》為自1685至1764年間所記載台灣歷史之官方地方志。總計7個版本,實際刊行6個版本。有的版本沒記載確切時間,范咸的版本卻記載兩間廟同為1671年所建)。事實上,開基靈祐宮在王忠孝(曾與鄭成功鄭經共事)所著《東寧上帝序》裡即被撰述。王忠孝於1664年四月渡台,1666年四月去世,以此保守推測開基靈祐宮最晚也是1664-1666年間便興建了。

特別感謝廟方提供金面玄天上帝的照片!

文 / 阿丹(一步就出走版主)

§ 開基靈佑宮資訊: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赤崁東街86號
電話: (06) 228-6476
粉絲專頁:點我

5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